在安防领域,防盗报警曾一度占据得天独厚的地位,作为最早杀入中国市场的安防产品,军工、政府、文博等单位都对其厚爱有加。据康联电子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陈俭成介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公安局技术科研制的防盗报警器最初被应用于故宫博物院,通过罪犯行窃时发出的声音作为报警信号,值班人员听到声音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1982年公安部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根据当时的防盗报警技术的发展又为故宫多个展厅安装了主动红外、被动红外、微波、超声波、声控等防盗探测器,形成了多种探测手段的防盗报警系统,防盗报警技术随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业内普遍的共识是,中国防盗报警行业滥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其间一些境外公司如美国安定保、C&;K、日本艾礼富、以色列EL等陆续将国外的一些探测设备带到中国。紧随其后,深圳、泉州等地先后涌现出一批中国本土的防盗报警厂商,于是也标志着中国的防盗报警行业进入了国外技术带动国内发展的新阶段。
监控副手
在欧美安防市场,防盗报警一直独领风骚,傲视产业界。而在中国,防盗报警却陷入另一种境地长期扮演监控、门禁的配角,窘迫之地位与安防长子之身份极为不符。而来自防盗报警协会报道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安防电子各类产品比重约为视频监控系统55%、出入口控制系统15%、防盗报警系统则仅占12%。由此可见,在中国防盗报警在安防市场所占有的额度还很小。行业人士认为,这类“怪状”是由多方面因素所促。
在霍尼韦尔报警产品市场经理刘荣平看来这主要是中西方观念差异所致:“相对视频监控来说,防盗报警产品价格其实还蛮亲民的,一般用户都可以消费得起。然而,国人在潜意识中更为相信视频监控提供的画面的真实性,而非探测器所发出的报警讯息。因为一般在东方人眼中只有看到的东西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说通过外在的感官工具探测器来判定是非曲直。”
也有人将之归罪于房地产开发商。因为一度曾被防盗报警业者寄予极大厚望、与大众零距离接触的小区市场,而今被房地产商搅得混乱不堪,反而破坏了防盗报警系统的“正派”形象。深圳市丛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刚即认为:“防盗报警是专业性应用产业,并非装一二只报警器即可敷衍了事。防盗报警产品从价格上比视频监控要低很多,但安装和维护等麻烦比监控要多得多。因为监控的效果一目了然,而报警一装上去只要会报警就以为好了,实际上选择的探测器类型、安装方位稍有偏误,便极易产生误报。而防盗报警系统在一般房地产商眼中,主要还是楼盘炒作的附加品,可想而知产品质量、安装位置、服务体验都得不到确实的保证,到应用中防盗报警系统产品实际上就成了摆设。”
当然,不管在国内看到的情况如何,其实整个安防系统核心还是在于报警。霍尼韦尔刘荣平认为,因为在大部分项目中,构成安防系统的三大子系统:报警、监控、门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其中,门禁其实更侧重于主动性通道管理;而监控则是记录,重在事后寻找线索,给公安行政人员寻找证据辅助。可是安防的本意在于预防,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只有防盗报警才堪当此重任,因为其整个系统设备处于防御状态,一旦发生警情,系统便可按照原先设置的程序发出告警或者驱动其他辅助设备。因此,无论是投资几万还是上百万的安防项目,其中一般都少不了防盗报警项目。现在的安防集成系统中,采用多系统联动架构,它的触发信号源必定是来自于报警系统。其实报警系统的核心地位作用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
第2页:技术演变过程
发展三部曲
在中国的三十余年的发展征程中,透过客户群的迁移转变、解决方案的变化、对系统诉求的变化来看,防盗报警其大致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此时中国的报警业正处于初创阶段,一些对这些新产品接受比较强烈的地区、行业、企事业单位诱发最初的需求,也以示范者的身份初步构建起安全防范体系。当时,产业布局零散,应用主要集中在文博、银行、军工等高安全领域;另外一些重要仓库,物资库也有布点。而这一阶段的后端运营都要由公安部门在主导,技术/产品则主要来源国外高端产品。
而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防盗报警在中国的市场发生一定变化,这也与当时国内思想发展有关联。霍尼韦尔刘荣平在采访中表示:“那时"花钱买平安"的思想盛行,为生命财产安全,民众愿意付出一定资本投资设备,以保障平安;而政府层面也寄希望透过一次性的投资换得社会安定。”如今叱咤防盗报警运营市场的保安公司中,大概一半都是从那时候发家兴起来的。当时全国首个防盗联网保安服务中心诞生在上海。1994年5月,上海以区为单位,率先在中国大陆推出防盗报警安防运营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境外的一些保全公司,如美国ADT、日本西科姆、台湾新光保全纷纷趁机进入中国,在国内掀起一股兴建防盗报警保安公司的高潮。这些保安公司运营至今日,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不过,当时在操作方式上,行政干预仍然较多,一般都由政府部门引导下达通知要求入网。
到了九十年代末,准确地说是1999年,国家经济形态日趋转型为市场经济,有些政府层面的干预开始失效,传统的报警公司处于困惑期。在这类复杂风云环境下,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转过头来,不再去依赖行政指引和保护,也不再拘泥于专业应用领域,而是主动去寻求开发用户,比如住宅小区、商铺用户。在技术上,更注重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给客户提供确实的服务,为客户投保,提升客户体验。
对此,艾礼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孙国豪谈到,2001年后,伴随房地产业的兴起,防盗报警产品开始走进小区。这股“风暴”最早在国内一二线城市中的大楼盘之中刮起,随后应用面大势铺开,布局到县区,一些政府大楼、高档小区开始也有应用。
对照欧美发展轨迹,当前我国防盗报警行业还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然而随着产品市场领域日渐拓宽,整个行业也正趋向于规范化、联盟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一批自主品牌龙头企业(如豪恩、美安、丛文、精华隆、科立信等)正在形成。国内防盗报警产品市场开始由以前的混乱无序阶段转向重新洗牌阶段。“在市场需求方面,对于传统的军工领域,尤其是在一些需要保密的场合,对防盗产品的需求很大,而且,这些应用领域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总额相对较大;对金融领域而言,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目前主要是后期的维护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但是国家邮政储蓄银行的建立和信用社管理的规范使得这一领域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学校,尤其是高校在建的新校区及各地的大学城等项目需求量也比较大;而对于厂矿和民用是处于起步阶段的两个领域,而且各有特点。民用领域更注重产品的美观以及服务和操作简便等方面,且市场主要集中在大量的新建小区。厂矿领域由于其大多有场地大和户外的特点,周界防范系统是其发展的重点。”恒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罗成说。
|